5月11日下午,广发期货常务副总经理、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友邹功达博士在经济楼N302做客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2018春季学期第二讲(总第22讲),发表题为“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期货投资”的精彩报告。周颖刚教授主持讲座并为邹功达博士颁发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讲座纪念牌。
邹博士主要围绕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和从大类资产配置到期货投资两个方面展开解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大类资产及大类资产的主要类型,如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票、非上市公司股权、股票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利率债、信用债、债券型基金等)、商品类资产(农产品、化工、有色、黑色、贵金属等)及外汇和现金,接着介绍了大类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交易场所。
第一部分,邹博士重点介绍了大类资产配置。通常意义上,大类资产配置是以长期战略配置为基础,短期进行频率不高的战术调整和再平衡。邹博士特别强调了经济周期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时我们需要判断经济所处的周期和持续的时间,要依据经济周期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那么如何根据经济周期去配置资产呢?邹博士介绍了美国投行美林证券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资产配置理论即著名的“美林时钟”,“美林时钟”清晰地告诉我们在经济处于何种阶段时表现相对良好的资产类别。邹博士举了一个“美林时钟”在中国运用的例子,既在衰退期债券和现金表现良好而股票和商品表现不佳,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邹博士同时表示,手握“美林时钟”,资产并非无忧,他用图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美林时钟在我国会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且认为“美林时钟”体现的是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思路,对短期的战术资产配置层面的决策无法提供指引。
如何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呢?邹博士在此介绍了全天候的策略:不判断经济所处的实际状态,找出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盈利的组合,其在具体实践中,不像简单的理论描述,会运用复杂的配置模型和杠杆来提高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理论与实践的总结,邹博士阐述了大类资产配置应具备的特点:一是收益的稳定性,即尽量保证不持有系统性风险,尽量寻求超额收益;二是资产间的低相关性,即将低相关性的资产组合结合在一起,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率;三是适当的杠杆,即适度使用杠杆,短时间内集中某些仓位做投资,通过适度增加风险来提升收益。
第二部分邹博士介绍了从大类资产配置到期货投资。首先,他介绍了中国场内衍生品品种,认为中国的衍生品市场更活跃更开放。通过与美国期货期权市场的比较,邹博士表示,中国场内期权起步较晚,但发展空间很大,通过全球场外衍生品的数据说明了我们场外衍生品占比虽低,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邹博士重点突出了期货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角色和优势,比如期货在资产配置中可以提供低相关性,可以稳定组合收益和提供杠杆等等,正好对应着大类资产配置的三大特点。讲完期货投资的作用邹博士又提到了量化投资的内涵和特点,重点阐明了量化投资在期货中的应用,如CTA策略、量化对冲策略和Alpha策略。最后,邹博士大致介绍了量化选股的步骤,包括组建量化指标体系和建立量化选股模型,并以广发期智量化对冲产品进行举例说明。
讲座结束后,邹功达博士及其同行的厦大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统计系博士毕业生、广发期货研发部副总经理王荆杰,共同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包括资管新规和信用债等问题。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财政系 夏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