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著名学者宋立刚教授访问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并作学术演讲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6 点击数: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宋立刚教授应邀访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并于12月5日作客CMR Seminar 2017年第十二讲(总第214讲),发表题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影响的统计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在经济楼N302举行,由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主持。

讲座前,宋立刚教授对开展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认为经济预测要充分考虑世界人口及其结构变化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二是,靠加杠杆驱动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三是所谓“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后,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的进程,可能会进一步推进要素的投入,也是经济预测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讲座开始后,宋立刚教授首先介绍了中澳双边贸易协定签订的背景及其进程。他指出,中澳双方的贸易不仅互相依赖性高,而且贸易结构符合比较优势的原理,互补性也很强。其次,他提出,目前全球环境中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正在弱化,双边贸易正在兴起,全球化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双边贸易谈判,是下一步通向全球化的基石还是绊脚石,将取决于谈判的质量和水平。在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的增速远大于GDP的增速,贸易是GDP增长的动力之一。然而2012年后,贸易增速开始落后于GDP的增速,原因有可能在于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后,他基于实证分析试图估算中澳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双方贸易量的影响程度。

基于引力模型并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宋教授把有可能影响中澳双方贸易的其他因素逐一剔除,重新构建了用于实证分析的双边贸易统计指标;在此基础上,宋教授给出了应用FE和FGLS两种方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最后,敏感性分析和模拟分析的结果总体上符合预期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教授有关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影响的分析,不仅涉及双方的贸易总量,而且还涉及双方贸易中主要的十大类商品的贸易。尽管鉴于贸易数据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相关研究中只能估算贸易协定所带来的贸易创造的程度,没有估算贸易转移的程度,但是,其研究已经展示了与标准引力模型的不同之处,体现出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重要创新。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就方法论、模型估计、贸易量与关税、美国税改与贸易结构等话题,与宋教授展开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现场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

宋立刚教授来访期间,我校社科处处长陈武元教授专门与其会面,感谢其长期以来在推动两校经济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商讨了下一阶段深化两校学术合作等意向。此外,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副主任龚敏教授、林致远教授,卢盛荣教授,陈贵富教授等与宋立刚教授进行会谈,围绕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等领域交换各自的见解,并探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细节。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魏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