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刘守英教授到访厦大经济学科,在经济楼N402进行一场题为“土地制度变迁与国民经济结构变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周颖刚教授主持,龙小宁教授为刘教授颁发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讲座纪念牌。
首先,刘教授引出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国民经济结构变革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传统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主要有两个解释,其一为农业和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份额的变化,其二为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再配置。但是传统理论的缺陷在于结构转变被假定为无制度摩擦的进程,并且土地的配置被简单理解为用途的变换,忽略了再配置中制度的作用。而传统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三种解释,其一位外部攫取,其二为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抽取农业剩余,其三为低工资劳动力创造资本。类似地,刘教授指出,传统理论忽略了土地对经济发展中资本形成的作用。实际上,刘教授认为土地制度变革是快速结构转变的发动机。
其次,刘教授详细解析了土地制度变迁与结构转变阶段。农村的土地制度方面,我国当前的农地家庭承包制仍是最为主要的制度安排,至2015年占比仍高达99.41%。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我国是通过农业家庭内部一部分人留守耕农,另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的分工带来了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分工。当前,农村土地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土地的流转率升高,至2016年达35%;二是农地的用工大大减少,机械的投入大大增加,以机械的投入来提高农业的效率。城市的土地制度方面,在保证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实际上我国城市的土地供应仍较为充足,以保经济增长。这主要是通过全国的土地使用指标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分配、将指标与经济增速挂钩以及地方政府的土地整理等手段来实现。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保证较为低价的工业用地的充足供应来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工业园区等的建设来招商引资,造就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资金也与土地资本化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在2008年以前主要是通过土地的招拍挂来筹资,而2008年以后主要转向土地抵押融资来筹资。
接着,刘教授指出了以地谋发展模式的当前困境。受制于经济转型,继续依靠投放土地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模式已经难以继续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转型后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带来的需求不足,因此不能再简单地通过建设工厂增加生产来带动经济增长,企业也纷纷寻求其他的转型升级方式来迎合需求模式的转变。刘教授举了兰州新建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却很难招到企业入驻的例子来佐证此困境。然而,当前的土地使用结构却没有优化反而更加扭曲,如2015年的土地使用结构却仍是工业用地占23%,房地产22%,其他用地54%,其他用地中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见经济增长仍然严重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此同时,征地费用等土地使用成本却不断攀升,2008年以后地方政府寻求融资平台抵押土地又带来了土地抵押值被高估、抵押杠杆率过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被高估等风险。因此,以地谋发展的老路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最后,刘守英教授探讨了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土地制度变迁可能的方向。一方面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将带来土地功能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发展不再主要依靠制度压低土地成本支撑;另一方面,未来的发展将从单向的城市化向城乡互动的模式转变,有越来越多的资本下乡创业,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开始增加;第三农业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功能和形态将随着需求的升级而发生相应地转变。因此,刘教授建议,未来的土地改革,应改变土地作为增长发动机功能,告别以地谋发展模式,而以用地结构化来促进经济结构改革,并推进适应城乡互动的土地改革,推进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地改革,同时推进宅基地改革以适应乡村转型。刘教授强调,土地制度的安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流动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土地制度改革之路不易,但却是我国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在讲座之前,刘教授与厦大经济学科的教师进行座谈会,就中国土地制度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SOE2017Ph.D. 苏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