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社科院刘霞辉作客宏观中心Seminar:财政转型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7 点击数:

12月26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17年最后一场学术活动在经济楼N302如期举行。著名宏观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应邀作客Seminar2017年第十四讲(总第216讲),开设了题为“财政转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的学术报告。中心卢盛荣教授主持此次Seminar。

刘霞辉教授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讨论了中国财税体制的形成、面临的挑战以及财政转型的方向等问题。指出,经济结构优化所导致的工业占比下降以及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将使现有的依靠工业税为主要税收来源的财政越来越难以弥补由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产生的巨大公共服务支出。因此,财政转型迫在眉睫,转型成功以否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宏观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

刘霞辉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税制的主要特点,即以企业为主要纳税人、以工业税为主要税源。这样的税制安排有助于招商引资并成功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然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不断调整,工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税收的占比也开始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率持续提高,地方政府庞大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迫使其不得不更加依靠土地财政来弥补工业税收的下降。2012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和减少土地供给、推高土地价格的方式,大规模扩大了其土地转让收入。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以土地抵押方式获得贷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一趋势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维持收支平衡的难度,而且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对此,刘霞辉教授进一步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工业税收之间的替代效应。发现,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都会显著抑制工业税收增长。其原因在于,城市化会抬高土地成本,不利于工业规模的扩张;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会导致信贷资源挤出工业部门。这些因素都会削弱基于工业部门所建立的税收基础。下一阶段中国工业占比将持续下降,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还将不断上升。因此,财政的转型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分析,刘霞辉教授对城市化新阶段的财税体制转型方向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财政体制改革方向应探索向自然人征税的途径,从靠增量征税转向靠存量征税;其次可以从针对生产环节的征税转向消费环境征税;第三,要守住工业份额大致30%的底线;第四,要严控土地泡沫,可以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土地市场;最后刘教授指出,我们要防止可能出现的分配结构租金化和财富陷阱。

现场学术讨论十分热烈,与会师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刘霞辉教授逐一详细解答,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魏建平 崔庆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