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二届环境经济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2 点击数:

11月20日,第二届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评估研讨会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国科学院计量建模与经济预测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和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统计系承办,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71625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政策评估和分析的计量理论与方法”(71631004)的资助,旨在进一步推动环境政策评估方法与应用相关研究,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20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经济楼N302举行,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方颖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毕军教授带来了题目为“环境风险管理的策略、优先序及边界“的主题演讲。毕教授提出环境政策失灵与扭曲中存在三个关键问题,即环境政策的策略、方向与范围。以空气污染治理为例,治理策略包含总量控制、质量改善、风险控制等方面,治理的方向涉及污染治理的成本收益的最优化,而治理范围需要考虑公众心理效用等因素,以寻求环境风险治理整体的最优。毕教授通过向实验对象展示不同污染浓度的雾霾图片,测量被试者脑电活动获得关于大气质量和公众心理效用的研究数据。研究发现,在现有公众感知下,雾霾达到特定水平之上会引发一定强度的负性主观体验,重度雾霾会引发负面情绪。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引发公众负性反馈的雾霾水平远低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要求。因此,毕教授提出,在环境风险管理中,应当合理选择环境风险目标,优化环境风险管理策略,以更好地权衡环境风险管理成本及收益。

北京师范大学陈彬教授带来了题为“城市循环经济代谢研究”的主题演讲。陈教授认为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给环境生态复杂系统带来威胁。报告引入可用能(Exergy)概念,统一度量环境生态复杂系统的资源利用的成本及其伴生的环境影响。建立参考环境介质模型,构建可用能流核算账户。纳入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服务、劳动力和资本要素,考察主要生产要素的不同作用。陈教授指出,同自然代谢过程相类比,城市代谢是物质、能量输入城市及产品、废物输出城市的完整过程,用以指明物质、能量流动的基本方式,揭示城市对外环境的影响。报告还以网络结构为基础,对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结构的进行模拟;识别和量化网络系统中的结构、功能以及系统组分间的直、间接作用,从而定量研究系统中生态流的流向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强度,揭示出系统行为的整体性、复杂性与连接性的分析工具;最后,建立能水耦合系统网络,城市在取水、输送、用水和处理四大环节中都需要直接消耗能源,此外水利工程、排水设施和运输过程等也会间接消耗大量能源。

复旦大学陈诗一教授带来了题为“外部性、行政区划改革与企业污染排放——基于‘撤县设区’政策的研究”的主题演讲。陈教授指出,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我国分权体制下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则使负外部性问题更加严重。而自1983年开始普遍推行的撤县设区政策,作为一种收权行为,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陈诗一教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撤县设区过程中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政策有利于地级市政府的环境统筹协调治理,可以切实缓解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撤县设区后环保监管体制的垂直化管理改革 (直接效应) 和县政府发展模式的转变 (间接效应) 是污染排放下降的两个重要机制。该结论对现阶段中央所推行的环保机构垂直化管理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带来了题目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是否有效?——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的主题演讲。石教授利用多区域间的能源-环境-经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评估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国十条)可能导致京津冀地区GDP年增长率下降1.4%,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016-2017)会导致京津冀地区GDP年增长率下降2.3%。然而,即使减少60%以上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PM2.5和超过30%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量,强化措施仍然难以实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目标。在当前的各项污染物减排措施中,末端治理是最具成本有效性的政策。未来需要考虑采取更多减排措施,强化末端治理,减少京冀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河北的VOCs排放。地方政府应当更多采用市场导向的减排措施和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果促进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张炳教授发表了题为“Citizen Monitoring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的主题演讲。张炳教授以自己在微博上对环境污染关注的例子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关注是否能够有效促使地方政府来治理水体污染。首先,他梳理了近年来公众能够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对公众反应的回复情况。接着,他总结了水体被污染的几种途径,以及地方政府在改善水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他以江苏省内160条城市“小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公众是否关注并报告给政府,政府是否给与反馈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估计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公众关注到了河道污染的问题,并将该信息报告给政府时,河道的水体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如果只有公众监督时,河道的水体质量没有明显改善。最后,张炳教授做了机制检验,指出政府努力治理河道污染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施加的压力。

下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Richard Arnott带来了题目为“Metropolit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的主题演讲,Arnott教授从交通拥堵、污染物排放、污染物聚集、污染的治理这四大环节,说明了交通问题如何与经济问题挂钩。Arnott教授所做的主要研究和贡献是对交通堵塞机制的建模与测度。Arnott教授指出,车辆污染物排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要了解车辆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需要了解出行和交通拥堵的均衡时空分布。目前研究者们对交通拥堵进行建模的能力逐步提高,交通拥堵模型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现实。因此,现在人们预测外界变化和政策变化对车辆排放的时空格局的影响的能力已大大提高。Arnott教授同时提出,多中心城市就业空间格局的变化将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从而推动出行的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而导致交通拥堵和车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的变化。

随后,在三个平行分会场的邀请报告论坛中,来自国内外十余位在环境经济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企业污染排放问题、环境政策规则的经济影响等环境经济学核心议题和政策热点问题展开激励讨论,现场反响热烈,收效甚佳。

(“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政策评估和分析的计量理论与方法”课题组 曹云辉 闫玉 白秀叶 蒋雯 吴子璇 张宸瑞 张瑞筠刘泽琴 程紫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