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进学生社区的有效途径,2022年7月5日和7月6日,“一站式·先锋”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赴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校区调研“一站式”学生社区相关建设情况。
(一)“一站式”社区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实践队员首先参观了华南理工国际校区的俊德书院,书院完善的配置使同学们纷纷感叹。书院不仅是提供学生睡觉休息的宿舍楼,书院之中设有党建园地、艺术空间、自助厨房、心理疏导室、学生活动室、师生交流图书馆、自习室、书画室等,学生足不出楼就能读书自习,参与各种活动;建立学生办24小时值班制,解决学生问题……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探索人才培养的俊德书院内,幸福社区文化处处体现。
在座谈会上,队员们对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多维合璧的现代书院制、党建引领的育人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与校学生事务办公室的老师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党建进社区、激发学生社区党建的内生动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我们的建设理念就是‘“校区就是社区”’和‘“学生永远在C位’。”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刘荣说到,确保学生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人陪、学习有人教、情绪有人导。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进驻书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建学生品牌活动,全面推动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努力打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 |
图1 实践队员参观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俊德书院合影 | 图2 实践队员采访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俊德书院辅导员 |
(二)科技赋能 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精准”升级
实践队员在参观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校区的最大感触就是科技发展使学校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焕发了新的光彩。
在参观华南理工智能平台时,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操作下看到了令人称奇的学生的AI画像,系统依照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来完成学生画像,并对学生学术活动、文化生活、食宿出行等校园生活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学校每个教室还配备了智能摄像头,可以高效识别人脸,辅助课堂检测。这种以大数据为依托,积极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开发专属于每个学生的“个体画像”的方式好比延伸了学生管理的工作手臂,在助力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面,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中山大学实践队员们也实地感受到百年老校如何一直紧跟科技发展潮流,打造智慧社区。实践队一行人在参观中山大学校史馆后移步网上办事大厅,了解网络化服务学生的相关成果。在办事大厅可以看到许多学使用自助机办理成绩打印,证明申请等自助服务,如果自助机解决不了,有专业老师和志愿者进行业务办理。由于中山大学有三个校区,网上办事大厅通过线上+线下合作的方式,可以实现教职工和学生可以不出校区办理所有的行政审批。值得注意的是,大厅还设置了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驻中山大学人才服务站,可以在学校办理相关出国手续,为师生提供了方便业务。制度的革新简化繁琐冗杂的程序,科技信息的发展则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三)党建引领 用实干营造红色社区
实践队前往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校园内高大的参天古树,红墙绿瓦古色古香,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屹立在南校区的中轴线上,“以天下为己任”的铮铮铁骨,仍在指引后辈前行。实践队员在采访中山大学学子党建文化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社区经常举办“家园有约”,草地音乐节,“诗乐党史”音乐会等等文化盛事。以文化作为纽带,学院,社区,导师与学生多方力量参与,丰富育人活动的格局。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则着眼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助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鼓励学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学生团队自行策划、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形成了“博雅讲堂”“知行课堂”等系列社区文化品牌。书院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学校设置有学生会、自管会、楼长、层长、党员宿舍挂牌进行系统化党建管理。
| |
图3 实践队员参观校史馆合影 | 图4 实践队员参观中山大学网络办事大厅 |
此次调研旨在深入全面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实践队将以此为契机,通过文献理论研究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对比梳理厦大自身一站式工作建设,探索如何让党建更好进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路径。
图/一站式·先锋实践队
文/一站式·先锋实践队